直譯和意譯是重要的翻譯理論和基本的研究主題。直譯是既保持原文內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或翻譯文字。意譯,也稱為自由翻譯,它是只保持原文內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或翻譯文字。直譯與意譯相互關聯、互為補充,同時,它們又互相協調、互相滲透,不可分割。通過對直譯與意譯二者關系的正確研究,更多地認識了解到什么時候采用直譯、什么時候采用意譯,在運用直譯與意譯的時候所應該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則和應該注意的問題,最終達到提高翻譯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在直譯中,忠實于原作的內容應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忠實于原作的形式,再次是翻譯語言的流暢性和通俗性;而在意譯中,忠實于原作的內容應放在第一位,翻譯語言的流暢性和通俗性位居第二,但意譯并不局限于原作的形式。可見,直譯與意譯都注重忠實于原作的內容。當原文結構與譯語結構不一致時,仍字字對譯,不能稱為直譯,是“硬譯或死譯”,即形式主義。憑主觀臆想來理解原文,不分析原文結構,只看字面意義,編造句子也不能稱為意譯,是“胡譯或亂譯”,即自由主義。由此可見,直譯和意譯各有所長,可以直譯就直譯,不可以直譯就采用意譯,甚至雙管齊下,兩者兼施,才能兼顧到譯文的表層結構和原文的深層意思。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直譯與意譯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互為補充,不可分割的。
那么,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如何選擇翻譯方法呢?
對于直譯和意譯,我們很難說孰優孰劣。事實上,這兩種方法都是必要的。
有時,可以使用直譯,有時可以采用意譯,有時必須把二者結合起來使用。
要解決上述問題,我們必須肯定,在翻譯中既有直譯存在的可能性也有意譯存在的必要性。使用直譯還是意譯,取決于兩種語言的規則。該直譯的要直譯,這樣才能忠實傳達原語的思想,反映原語的表達方式甚至作品的風格,做到形神兼備,否則譯品就會失去原作的精髓;相反,如果該使用意譯而采用直譯的話,這就是所謂的“硬譯”或“死譯”,譯文必定會佶屈聱牙,文理不通,讀者不知所云。事實上,在翻譯過程中,我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運用直譯或意譯。直譯常常被用來翻譯一些術語和成語,有時局限于一些簡單句和科技術語翻譯。直譯可以完全保持原作的風格和民族特色。但直譯必須具有可讀性,也就是說,譯品不會引起讀者的誤解,并且也不違反表達方式。直譯還適用于含有修辭的句子。在某種程度上,直譯不僅能保持原作的特點,而且還可使讀者逐步接受原作的文學風格。
在翻譯過程中,應避免兩種極端。在運用直譯和意譯時,我們必須首先要透徹了解作者的思想和原文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后根據一些基本的翻譯準則和方法把原語翻譯成符合語言習慣的譯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既是對作者負責又是對讀者負責。所有這些都是他們的共同點。另外,在直譯時,我們應該竭力擺脫僵硬的模式并且嚴格堅持翻譯準則,設法靈活運用;在意譯實踐中,我們應該謹慎,避免主觀性、無根據的斷言或任意的組合。他們的最終目標就是:譯文必須忠于原作并且譯語通順流暢。不論在何種情況下,如果有必要,我們可以交替使用這兩種方法或者把二者相結合,當讀者讀譯品時,能夠收到和讀原作一樣的效果。從上述分析,我們可以斷定,直譯與意譯是相互協調、互相滲透的,他們互為補充、不可分割。我們不能否認其中任何一方。它們之間也沒有任何排斥的關系。在翻譯過程中,如果不能把直譯與意譯完美地結合,那么將不會有完美的譯品產生。總之,在翻譯過程中,直譯和意譯是相互依存、密切聯系的,二者有其各自的功能,二者之間的差異和共同點是它們存在的依據和理由。我們反對任何否定或忽視直譯與意譯并存價值的觀點。我們也反對強調其一而忽視另一方的觀點。錢歌川先生說,“翻譯沒有固定的規則和方法”。我們只能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尋找出一些規律,把直譯和意譯自由地運用到翻譯實踐中。此外,還要深深體會直譯和意譯之間的關系。
公司簡介 公司資質 筆譯服務 口譯服務 視頻服務 桌面排版 本地化服務 合作企業 |
![]() 掃一掃關注
遼寧語橋公眾號 |
024-31407107
地址: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塔灣街11號信悅匯F1座1711室
郵箱: 1stopchina@1stopasia.com
手機: 13624219395, 15604052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