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前身為《中國翻譯》編輯部1986年開始年年舉辦的“青年有獎翻譯比賽”。《中國翻譯》雜志社將韓素音女士有關翻譯的一段肺腑之言印在了獲獎證書上,以之共勉:“翻譯是一項高度創造性的工作。為了中國的四個現代化,為了更好地與世界人民交流,我們有責任重視、做好這項工作。”
1989年3月,中國譯協的老朋友韓素音女士訪華期間,與《中國翻譯》雜志主編葉君健在京見面。韓素音女士一直非常支持中國的翻譯事業,在了解到正在舉辦的這一青年翻譯獎后,當即表示愿意提供一筆贊助基金使這項活動更好地開展下去。經過商議,《中國翻譯》雜志決定用這筆基金設立“韓素音青年翻譯獎”。1989年原名為“第四屆青年有獎翻譯比賽”的大賽,在揭曉活動中便改稱為“第一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競賽。本競賽每年舉行一次,至2012年已舉辦24屆。競賽目前分英譯漢和漢譯英兩個獎項,參賽者限定為45歲以下的青年翻譯工作者和翻譯愛好者。每年《中國翻譯》雜志第一期(1月15日出版)公布競賽原文和規則,同年5月30日截稿,雜志第六期(11月15日出版)公布獲獎名單以及參考譯文、參賽譯文評析。本競賽以其優秀的選材、嚴格的匿名評審制度、對評審結果的詳細解讀,而受到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青年的積極參與。是中國翻譯界目前組織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翻譯比賽,發掘和激勵了一批又一批優秀青年致力于翻譯事業。
2003年,第十六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頒獎儀式上,唐家璇國務委員發來賀詞說:“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我很支持,希望能逐年辦下去,而且越辦越好。”
韓素音
韓素音(HanSuyin,1916.9.12--2012.11.2),本名周光瑚,著名英籍華人女作家。曾先后在燕京大學和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學就讀。
1952年,她的自傳體小說《瑰寶》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奠定了她在國際文壇上的地位。1956年,好萊塢據此改變的電影《生死戀》獲三項奧斯卡獎。韓素音的作品幾乎都與中國相依相戀。她多次會見和采訪中國國家領導人,并寫下一系列關于中國問題的專訪和紀實作品。
1980年代以來,韓素音的作品陸續被翻譯介紹到國內,如自傳《傷殘的樹》、《無鳥的夏天》、《凋謝的花朵》、《吾宅雙門》、《再生鳳凰》,小說《青山青》、《等到早晨來臨》、《迷人的城市》及傳記《周恩來的世紀》、《早晨的洪流:毛澤東與中國革命》等。
韓素音為獎掖后學,鼓勵文化交流,捐資設立了韓素音青年翻譯獎、中外科學基金獎、彩虹獎、中印友誼文學獎和普及英語獎。其中韓素音青年翻譯獎是我國翻譯界最高獎項,被稱作翻譯界的“奧斯卡”。
2007年4月,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引進、出版了在西方世界風靡了半個世紀的《瑰寶》(中文版),使這部書寫中國的經典小說終于回歸了祖國。
韓素音對中國的情感終生不渝。她曾說:“我的一生將永遠在兩個相反的方向之間跑來跑去:離開愛,奔向愛;離開中國,奔向中國。”
韓素音生前長住瑞士洛桑。她于瑞士洛桑時間2012年11月2日中午12:30分去世,享年96歲。
公司簡介 公司資質 筆譯服務 口譯服務 視頻服務 桌面排版 本地化服務 合作企業 |
![]() 掃一掃關注
遼寧語橋公眾號 |
024-31407107
地址: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塔灣街11號信悅匯F1座1711室
郵箱: 1stopchina@1stopasia.com
手機: 13624219395, 15604052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