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確有效的翻譯工作,需要的是從行業術語、文件類型等方面,提取出客戶所要求的知識儲備的人才,并以謹慎態度付出無法用比例來形容的心思心血,這可不是一個輕松的活兒。輕而易舉的說出“信、達、雅”的要求,對于翻譯者,便是要從知識到體力到心理都做好充分的準備。細節是身為翻譯者所看重之一,下面為你列舉幾點:
一、人名的音譯
對于外文的人名一般都是采用音譯的,不過,音譯中也有一些細致的規則。拿很普遍的人名翻譯來說,因為不同語言的發音規則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幾個字母組成的名字,譯成中文,也會不同。需要根據作者的國籍祖籍以及其實際所使用的語言進行翻譯。出版物的人名翻譯標準一般可參照《世界人名大辭典》。比如,一個叫Lampe的人名,如果是德國人、挪威人、瑞典人,要翻成蘭珀;如果是匈牙利人,要翻成蘭佩;如果是英國人,要翻成蘭普;如果是法國人,要翻成朗普……
而對一些有特定背景和身份的人名,則要注意尊重通用名稱,比如,Bentham,約定俗稱地翻譯成邊沁,而非本瑟姆。有位譯者堅持要用本瑟姆,并堅持別人翻譯的都是錯的。其實這非常沒有必要,反而會帶來混亂。同樣,Holmes,法官就是霍姆斯,而偵探就是福爾摩斯,但是既然眾所周知如此了,如果有人要改變譯法,也會造成費解。再如,同樣是音譯,卡爾?馬克思和馬克斯?韋伯,思/斯,字不同音同,且一直這樣用,就應該保持這種用法,而不可以用卡爾?馬克斯,馬克思?韋伯。
二、回譯
回譯,顧名思義,即翻譯成某種語言的詞再翻譯回來,廣為詬病的是Chiang Kai-shek(蔣介石)回譯翻成常凱申,Mencius(孟子)回譯翻成孟修斯等名字專屬名詞翻譯的錯誤。此外,一些老外會給自己取個中國名字,如果不知道這種對應關系,也是容易出錯的。比如像暢銷書《尋路中國》作者何偉,如果翻譯,則要譯為Peter Hessler,類似的詞有很多,所以說處處是陷阱。
《讀書》上曾載朱徽先生的一篇文章《回譯的困惑》,系統地列舉了非常多的回譯錯誤實例,有人名的,有典籍名的,并提到:“這類著述因涉及面廣,專名人名多,又跨東方西方文化,翻譯時自有其特殊的困難。我們期望譯者(尤其是青年譯者)以踏實謹慎的態度,努力擴展視野,增進自身的學術修養,也希望審校者和編輯負起責任,把好關口,保證譯著質量,切莫讓讀者陷在云里霧中苦苦掙扎。”因此,追求翻譯的精確準確,為了避免讀者苦苦掙扎,譯者和編輯需要先苦苦掙扎。
三、多人翻譯術語的統一
當你遇到著作翻譯時,因為篇幅較長,有時會由多人分工翻譯,其中涉及術語的前后統一問題,在譯著統稿以及編輯審稿中是一定要格外注意的。比如injunction,前后就會有譯者譯為“禁令”“禁止令”“禁制令”,同樣的一個詞,在一本譯著中就出現了三種表達,這種在統稿、審稿中應該進行統一。
上述這種不統一,是比較容易發現的,還有比較隱蔽的,比如,某本書中提到一本雜志Bunte,稿件中同一詞在三處不同的地方翻譯成不同的雜志名稱:《彩虹》《彩色》《邦特》。考慮應該統一為什么,首先需要查明應該譯為什么。而經過艱苦的查詢之后才查明白,其實,既不是《彩虹》《彩色》也不是《邦特》,這個雜志通譯為《繽紛》。在一本十幾萬字,乃至二三十萬字的譯著中,這樣的字眼加起來不過百字,但是一旦發生錯誤對于閱讀會造成很大的困擾,而準確地翻譯,一一敲定。
公司簡介 公司資質 筆譯服務 口譯服務 視頻服務 桌面排版 本地化服務 合作企業 |
![]() 掃一掃關注
遼寧語橋公眾號 |
024-31407107
地址: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塔灣街11號信悅匯F1座1711室
郵箱: 1stopchina@1stopasia.com
手機: 13624219395, 15604052559
|